首頁 亞洲 生活 獨家/台灣人不愛! 貨架上「美國米」難尋 產地、品名不明顯

獨家/台灣人不愛! 貨架上「美國米」難尋 產地、品名不明顯

  • 04/15/2025 07:10

美國關稅戰,點名台灣的貿易障礙,竟然也包含「白米」嗎?目前台灣每年進口14萬多公噸的稻米,其中和美協議「美國米」,會進口約6萬4公噸,但美國貿易代表署的「貿易障礙報告」中,點出台灣在2022年,買得不夠,沒有達到配額。不過對此,農委會駁斥,當年是因為美國減產,無法供應這麼多量,不是台灣沒有達標。

★延伸閱讀★醫起看/一看盤就胸悶、冒冷汗? 4招幫你關掉焦慮情緒

賣場貨架上琳瑯滿目的白米,產地有宜蘭、花蓮、日本,卻鮮見「美國米」。好不容易找到一包,孤零零躺在貨架角落。網路上雖有美國米,但產品名稱不明顯,僅靠產地標示能辨識。

★延伸閱讀★前白宮官員談中國因應貿易戰:拉高美消費者痛苦值

稻協前理事長陳燕卿:「純粹標示美國米下去賣,銷售量其實不多,民眾接受度有差。」

專家點出,美國米在台灣市場接受度不高,進口後多由團膳或餐飲業者使用。美國貿易代表署報告更直指台灣「買得不夠」。

台灣加入WTO後,承諾每年進口約14萬公噸稻米,其中美國米部分與美國協議進口6萬4000公噸。但美國報告指出,2022年台灣未達關稅配額,僅完成61%,創2014年來最低。

農委會回應,當年因美國減產,疫情推高運費,美國供應商評估履約風險高,投標意願低,「是美國無法供應,不是台灣沒買到」。

不只稻米,報告還指台灣採歐規認證,純美規美國車2023年每車型限量75台,被視為非關稅貿易壁壘。

外匯車商謝老闆:「最多的時候,好像前一兩年,一年大概進口1萬5000台至1萬6000台,但到2024年底,只進了大概四五千台。」

美國車進口台灣不易,外匯車商深有感觸。若政府想與美國從零關稅談起,讓「美國米」「美國車」大舉來台,恐讓關稅大戰犧牲國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