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股息ETF頗受台灣投資人青睞,也常被視為動盪期趨吉避凶的投資策略,有網友提出「高股息會夯是因為低薪族太多」,認為這可能與台灣普遍低薪與高稅負有關,引發熱議。
該名網友在論壇PTT發文,討論「高股息會夯是因為低薪族太多嗎?」並分享自己的觀察,認為台灣的所得稅制對受薪階級不友善,年收超過266萬元就進入30%稅率,使得高股息在稅務處理上壓力不小。然而,高股息ETF仍在市場上頗受歡迎,他認為這正反映出台灣低薪族群比例偏高所致。
此論點吸引許多網友留言討論,有網友是從投資心理分析,認為股息能創造每個月進帳的現金流,有些投資族群喜歡「每月都現金流入」的立即回饋感,尤其對於追求穩定收入的小資族、退休族更具吸引力,之前就有些網友分享利用靠高股息創造穩定現金流,得以提早退休的文章。也有些網友認同原PO的分析,認為「台灣中位數年薪僅約50萬元」,不少人甚至因收入低於稅負門檻,投資高股息反而能透過股利收入退稅,因此提高了高股息商品的吸引力。
▼有網友認為,高股息ETF「每個月都有股息進帳」創造的投資爽感會吸引退休族和小資族。(示意圖/取自Pexels)
不過,也有些網友不認同此推論,認為不少購買高股息ETF的投資人通常缺乏金融知識,因此會被表面殖利率所迷惑,可能「被洗腦比定存好」,但忽略了股價波動與填息風險,沒認。清股利本質只是資產的重新分配,也有人指出,低薪族反而不該買高股息:「低薪族買高股息只會拖累資產增長,應該更積極布局成長型標的」。認為投資高股息的人本金要夠大才有意義,並不適合低薪或資金有限的小資族。還有網友認為,哪一種投資產品都沒有絕對的好壞,應該視個人資金運用能力與風險承受能力,將市值型ETF與高股息商品並行操作,靈活配置更恰當。
▼有網友認為,應該視個人資金運用能力與風險承受能力,將市值型ETF與高股息商品並行操作。(示意圖/取自pixabay)
(封面示意圖/取自pixabay)